IATF 16949: 2016 补充条款:6.1.2.1 风险分析

6.1.2.1 风险分析

组织应在风险分析中至少包含从产品召回、产品审核、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、投诉、报废及返工的经验教训。

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,作为风险分析结果的证据。

【标准理解】

(1)IATF 16949: 2016的6.1.2.1/6.1.2.2/6.1.2.3这三个补充条款,是作为一个整体的,针对的是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价和处置的,属于执行层面的风险管理,而6.1.1和6.1.2则是属于质量管理决策层面(或战略层面)的风险管理,在理解的标准的时候,这两个层面的风险管理是不能混淆在一起的。

(2)看到很多IATF 16949方面的专家,把6.1.2.1错误地解读为所谓的已失效的风险分析,而把6.1.2.2错误地解读为潜在的失效分析,这个典型的对标准没有理解的胡乱解读。风险就是潜在的,这个可以从风险的定义获知,因此风险不存在所谓的已发生和潜在之分。

(3)6.1.2.1/6.1.2.2/6.1.2.3这三个补充条款涉及的风险分析,与8.3涉及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风险分析,即DFMEA和PDMEA,也不是同一回事,很多所谓的专家也把他们混淆在一起了。

(4)6.1.2.1/6.1.2.2/6.1.2.3这三个补充条款并不是相互独立的,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。6.1.2.1要求输出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,而6.1.2.2/6.1.2.3则是处理这些风险的要求。

(5)组织应按照6.1.2.1要求,策划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价过程和方法,应至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相关活动,如产品召回、产品审核、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、投诉、报废及返工纳入到风险评价的范围之内。风险评价的方法,应基于过往发生不符合经验教训等。

(6)组织定期按照确定的风险的评价过程和方法,进行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价,并保持相应的记录。

【行动要点】

(1)建立产品质量风险管理过程。

(2)形成书面的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》或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》,明确策划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价过程和方法等要求。

(3)按照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》或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》,进行产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价,并保持相应的记录。

【输出文档】

(1)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》或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》。

(2)产品质量风险评价记录。

【审核要点】

(1)是否有形成书面的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》或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》。

(2)是否按照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》或《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》输出书面的产品质量风险评价记录。

(3)产品质量风险评价记录是否包含了产品召回、产品审核、使用现场的退货和修理、投诉、报废及返工等活动的风险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