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 支持/7.1 资源

7.1 资源

7.1.1 总则

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,以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。

组织应考虑:

a)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;

b) 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。

7.1.2 人员

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,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,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。

7.1.3 基础设施

组织应确定、提供并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,以运行过程,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。

注:基础设施可包括:

a) 建筑物和相关设施;

b) 设备,包括硬件和软件;

c) 运输资源;

d) 信息和通讯技术。

7.1.4 过程运行环境

组织应确定、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,以运行过程,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。

注:适宜的过程运行环境可能是人为因素与物理因素的结合,例如:

a) 社会因素(如非歧视、安定、非对抗);
b) 心理因素(如减压、预防过度疲劳、稳定情绪);
c) 物理因素(如温度、热量、湿度、照明、空气流通、卫生、噪声)。

由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,这些因素可能存在显著差异。

7.1.5 监视和测量资源

7.1.5.1 总则

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,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,以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。

组织应确保所提供的资源:

a) 适合所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特定类型;
b) 得到维护,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。

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,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。

7.1.5.2 测量溯源

当要求测量溯源时,或组织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基础时,测量设备应:

a)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,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(或)检定,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,应保留作为校准或验证依据的成文信息;
b) 予以识别,以确定其状态;
c) 予以保护,防止由于调整、损坏或衰减所导致的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的失效。

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预期用途时,组织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,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
7.1.6 组织的知识

组织应确定必要的知识,以运行过程,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。

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,并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。

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,组织应审视现有的知识,确定如何获取或接触更多必要的知识和知识更新。

注1: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,通常从其经验中获得,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和共享的信息。

注2:组织的知识可基于:

a) 内部来源(如知识产权、从经验获得的知识、从失败和成功项目汲取的经验和教训、获取和分享未成文的知识和经验,以及过程、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);
b) 外部来源(如标准、学术交流、专业会议、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)。

【标准理解】

(1)本条款要求组织必须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需资源进行确定,提供和维护。

(2)资源的确定,可以考虑6.1和6.2的输出,以及8.1至8.6的要求等。

(3)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主要包括六大类:人员(7.1.2)、基础设施(7.1.3)、过程运行环境(7.1.4)、监视和测量资源(7.1.5)、组织的知识(7.1.6)。

(4)7.1可以看作是一个大过程(质量规划管理过程),包含六个小过程(即:人力资源管理过程、基础设施管理过程、运行环境管理过程、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过程、质量知识管理过程)。

(5)人力资源管理过程(7.1.2):组织应根据质量规划,提出人力资源需求(包含数量、职责、能力等),并进行人员申请、招聘、录用等。

(6)基础设施管理过程(7.1.3):组织应根据质量规划,提出基础设施需求,并进行人员申请、采购、验收、维护等。

(7)运行环境管理过程(7.1.4):组织应根据质量规划,提出运行环境需求(如产品和物料所需的环境:防尘、防静电、恒温恒湿等;作业环境要求:温湿度、照明等;员工工作环境:噪音、焊接烟尘、特种设备等),并建立相应的工作环境管理要求。

(8)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过程(7.1.5):组织应根据质量规划,提出监视和测量资源需求,并进行申请、采购、验收、校准和维护等。

(9)质量知识管理过程(7.1.6):组织应根据质量规划,提出质量知识的需求,并向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知识。知识需要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。

【行动要点】

(1)建立质量规划管理过程,人力资源管理过程,基础设施管理过程,运行环境管理过程,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过程,质量知识管理过程。

(2)形成书面的《质量规划管理程序》、《人力资源管理程序》、《基础设施管理程序》、《运行环境管理程序》、《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》、《质量知识管理程序》。

(3)按照以上程序文件,对人力资源(人员申请、招聘、录用、培训等),基础设施(申请、采购、验收、维护等),运行环境(需求、规范、检查等),监视和测量资源(申请、采购、验收、校准等),质量知识(需求、提供、评审和更新等)进行控制,并提供相应的记录。

【输出文档】

(1)《质量规划管理程序》、《人力资源管理程序》、《基础设施管理程序》、《运行环境管理程序》、《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》、《质量知识管理程序》。

(2)人员需求表,人员招聘申请表,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,入职记录,培训记录等。

(3)基础设施清单/设备清单,基础设施日常点检记录,设备年度包养计划,设备年度保养记录,设备维修申请记录,设备维修记录等。

(4)运行环境监视记录(如温湿度点检记录、噪音,粉尘检测报告、特种设备检测报告等)。

(5)监视和测量设备清单、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计划、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记录等。

(6)知识清单、知识资料、知识评审和更新记录等。

【审核要点】

(1)是否有明确人员需求,以及按照需求进行人员配置,能否提供相应的记录。

(2)现场查看是否定期对基础设施(消防设施、供电设施、供水设施等)进行点检,是否编制设备台账,是否编制设备年度保养计划,是否进行设备年度包养,能否提供相关记录。

(3)是否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,是否编制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计划,抽查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情况。

(4)现场查看是否对运行环境(如温湿度等)进行监视。是否对噪声、粉尘等进行检测,能否提供检测报告,是否对特种设备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定期检测,能否提供检测报告。

(5)是否建立质量知识库,相关人员是否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知识,是否定期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评审和更新。